2014年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数据出炉,共达6.6万亿元。在2014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厂商份额中,占比最大的是支付宝,高达78.4%,其次是财付通,占比13.2%,二者占了九成的市场份额。拉卡拉占比4.5%,其他如联动优势、翼支付等占比均不到1%。71%的用户表示影响选择支付平台的最大的原因是安全性,所以保护隐私信息安全是支付平台必须考虑的。
对于“扫支付码会成为第三类消费方式?”这一话题,速途网自媒体联盟成员和业界人士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评论如下:
丁道师:我昨天用淘宝扫码抢了100多元的东西,用着挺方便,但方便背后驱动我消费的动力是价格只有平时的一半。 扫码很多时候其实只是一个入口,既能用于线下也能用于线上,不要过分深化扫码的威力,混淆概念。
孟慧:短期内不可能。扫码建立在有智能手机有网的基础上。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5.19亿,不到我国人口数量的一半。这就意味着有一半多的人仍没有智能手机,更不必谈手机扫码。而且,咱们常用的扫码软件只有支付宝和微信,如果没有红包礼券等优惠使得消费者有利可图,谁还拿着手机扫来扫去啊,刷卡或付现金岂不更方便。况且,如今我们生活节奏这么快,讲求效率,能用一秒完成的事情决不用两秒完成。用扫码的方式支付虽然方便,但无疑延长了支付时间。所以,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扫码”不可能成为除网购、线下购物之外第三类消费生活方式。
魏鹏飞:据悉,一个企业要加入“码上淘”需要先和一个第三方公司合作,拿到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接着就上传自己的“码”到阿里的条码库里去,制作条码或者二维码的成本现在已经很低——几分钱。
这样做是极好的,其一,条形码和二维码是一个非常好的杜绝假货方式——造假者不可能每个真货都买一遍,只能取其中一个真的二维码复制,而二维码一旦在天猫的条码库中被扫描验过,那么造假者其余的大量假货就无法再使用。如果有消费者扫码求证,就立刻知道那是假货。这或许是阿里下的一大盘棋,曲线解决了假货问题。
其二,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任何一个商品本身就变成了一个媒体。如果一个消费者手上已经有了一瓶##冰泉,当他再想喝水且手边又有##冰泉的瓶盖或者空瓶,其他矿泉水则失去了获得这个消费者的机会。
罗万攀:扫码支付我觉得是一种个案现象,此次淘宝扫码支付的主要品类是食品、个人洗护和母婴用品等日常用品,均为超市卖场的主打品类,而且这些产品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属于即时消费品,另外此次淘宝进行贴补,可能这就是推动消费的巨大动力吧!”扫码“为人们提供的是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但是扫码带来的其实也是商品体验的延迟性,而这恰恰是商超的优势所在,所以在现阶段里面”扫码“还是不太可能成为除网购、线下购物之外第三类消费生活方式。
萧阳:没有经历昨天的扫码活动,基于木有实际体验上的猜测。
1.扫码消费是否可以有效控制假货?
2.扫码消费是否节省了支付程序?
3.扫码所获取的大数据是否比之前常规的淘宝购物所获取的数据更精准?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扫码消费可能会被推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单从价格折半的这一营销策略而言,也可以同“38”节绑定,成为淘宝跟用户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