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拉是移动支付的先行军,率先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大提高了线下支付的便利性,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没有跟上步伐,也因为其专业化的局限性无法抵御来自互联网巨头生态群的集团冲击,逐步被边缘化是必然的结局。如果拉卡拉能够果断转型或实现与大平台的结合,从此构建可以抵御冲击的支付场景,未来或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一味的追逐还未到风口的社区O2O平台,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场景大战,不参与就被边缘化
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说法,A和B打架会把C打死。这确实是一个真理,在很多的竞争行业都得到了实践。
在移动支付领域,拉卡拉布局很早,也有过几乎要一统江湖的辉煌,可是那都已经成为往事,而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早已经成为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双龙会,拉卡拉日渐被边缘化,而且,随着百度钱包在未来的发力,拉卡拉的探花地位也将在2015年失去。
人人都知道,离钱近的生意最好做。所以,围绕支付这一“真金白银”的流通渠道,运营商、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各大利益方的博弈始终火热。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多快好省的终端与网络工具,移动支付的天平逐渐倒向了互联网公司。
媒体报道显示,2015年阿里巴巴仅仅是用于支付宝线下红包发放的资金就将超过10亿元,而腾讯也在不久前宣誓要阿提高对微信支付的投资。这些豪言壮语我们不得不相信,毕竟,以两家为后台的“快的”及“滴滴”打车软件仅仅在去年春节时间段就各自烧钱15亿左右用于吸引客户,在2015年两家公司的投入一定会大大高于去年。
以支付宝为例,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超过1.9亿。在过去三年,支付宝移动支付的比例从3%上升到了54%。2014年双12促销节,是阿里巴巴挺进线下的重要活动。据支付宝截至当天下午3点半的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全国总支付笔数已超过400万笔。全国消费者买下了超过90万个面包、100万瓶牛奶、15万个毛毛豆蛋糕、35万个水饺、2万个披萨、21万个馄饨、5万个甜筒和50万包芒果干。这是只有土豪一掷千金才能收获的数据,而拉卡拉显然不具备。
资料显示,拉卡拉前后共计进行过三轮的融资,总资金规模约为2.45亿元,这些钱不仅不能和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土豪相提并论,就是与这两年风声水起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无法比肩,更何况,拉卡拉声称生鲜小店扩大到15万。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拉卡拉铺设终端的成本每台在3000元左右,10万个终端花费约在两到三个亿之间,这点钱几乎是杯水车薪。如果仅仅靠拉卡拉自身的赢利积累和资金周转,也肯定不可能。
商务是土壤,没后台的平台难以独立生存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支付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便捷的支付,就不会有成功的购买,而拉卡拉前期正是凭借把POS机与互联网结合用线下传统的刷卡方式解决网络支付的问题而一炮打响,算是将互联网的优势接到线下并成功落地的先锋。
不过,不管怎么重要,支付都还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环节。没有支付,电子商务做不起来;而只有支付,电子商务也一样做不起来。随着电子商务越来越成熟,支付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和完善,依靠单纯的支付来打天下已经不可能,即便是希望苟活都很难。
按照中国央行的规定,每笔收单交易的结算手续费只能按照交易金额的1%~4%收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7∶2∶1的比例分配。一般来说,发卡行拿手续费的70%,收单机构拿20%,清算机构即银联拿10%。
拉卡拉的主要收入一直来源于交易的手续费,也就是说,拉卡拉要争抢的即是其中的20%。但是,因为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这个费用日渐萎缩,即便是发卡行和银联也都已经自顾不暇,更不要说那些收单机构。
原理上看,支付宝可以免费,因为阿里巴巴有电商挣钱;微信支付可以免费,因为腾讯有游戏和增值业务支撑。拉卡拉一直仅仅做支付的交易平台,当对手免费来袭,没有能力招架。于是,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拉卡拉最终被互联网公司的“降维攻击”击中,依靠收单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已经基本快要烟消云散。
反观对手,阿里巴巴对外传递的信息是,淘宝不再是简单的商品销售平台,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入口,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也为线下商业的交易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率的平台,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就足以让企业寻找到差异化的赢利模式,直接对没有资源来应对的企业以毁灭性打击。
当然,并非是拉卡拉没有看到这样的行业趋势,而是缺乏足够的应对资源。其实,也正是因为此,拉卡拉才不惜采取豪赌市场的办法推进开店宝,争取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还立足未稳的社区O2O领域。只是,具有单纯支付能力的拉卡拉在不接受任何电商外力的作用下去进入相关领域,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面临发展困局的拉卡拉如果将宝押在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地方,未来很难说会等到社区O2O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从这一点上看,拉卡拉的未来最好和有实力的电商平台走联盟道路,否则很可能退隐江湖。如果拉卡拉最终失落了,也不要责怪管理层,这是时代更迭的大趋势,要怪也只能怪这个社会是资本为王,移动市场被巨头看中实属无奈。
智能手机太强大,硬件挣钱难敌互联网思维
拉卡拉一直属于互联网行业里的“硬”派,始终坚持要从硬件上获利,这也符合小米雷军系的一贯风格。可是,小米的智能手机与支付终端差别很大,分属于个人消费品和商业企业两个不同的领域,至今的手机市场仍然还是硬件挣钱一统天下,而支付却早已经免费占据主导。
当拉卡拉火热兴起的时候,智能手机才刚刚露出小荷尖尖角,独立的终端是必须的,当然具有相当的市场空间,可如今的智能手机性能几乎已经超过当年的电脑PC,手持终端毫无例外的都在智能终端化,拉卡拉的终端不再成为必要。
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移动支付完全依赖智能手机,其主要承担的是后台的建设和软件的升级,用户的智能手机上的支付仅仅是附加功能,甚至可以不分担一点成本。拉卡拉的终端是功能简单的,硬件有成本,且升级更需要耗费资本和人力,这与软件的升级差别是天上地下,维护成本和营销费用的空间几乎无法与支付宝钱包等相比。
以拉卡啦主推的社区电商O2O的“开店宝”为例,这款社区网购终端采用Android平台,拥有8英寸电容触摸屏,市场零售价2980元。如果是商户购买,还需另交2000元的加盟费。即便按照拉卡拉的描述,这款终端也只是可以完成传统POS机支付功能,还可以让店主帮助顾客完成普通Pad在网上的下单功能,何况还是要单独购买。
当然,由于金融的特殊性,央行在去年已经暂停了二维码扫码收单,这几乎是给拉卡拉以最后的喘息机会,可在双11活动中,支付宝已经将“枪口反转”,依托智能手机的用户持有的灵活性进行反向扫码支付,移动支付的空间被突破。何况,央行的管制时间也不会太长,留给拉卡拉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