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已制订收单外包服务指引
时间: 2014-08-17 10:10 / 作者: admin / 浏览: / 所属栏目: POS新闻
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已制订收单外包服务指引,拟将收单外包机构注册登记制调整为备案评级制,并建立外包收单机构黑名单机制。
银联有关人士表示,备案评级制实际上是降低了收单外包机构接受有效管理的准入门槛,有利于收单机构选择优质外包商,从而规范市场。
被媒体曝出的“内部监管文件”,毫不客气点名某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套用低扣率、虚增商户入网、大规模将交易转移给银行处理。事实上,该“内部监管文件”并非来自监管层,实为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向成员机构发布的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
通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共确认违规套用低扣率商户18.3万户。其中,套用特殊计费,如给予三农商户的特别优惠政策是新花样,违规商户达3.27万户;此外,文件直指某第三方支付在今年二季度共虚增商户135万户。 银行也加入了这场收单市场的乱战,并且助推了新型违规乱象。
文件点名了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多头直连发卡行,将自家系统与发卡行提供的各类支付接口(互联网支付接口、公共事业缴费接口和线下收单接口等)进行包装,再将大量交易通过套用交易渠道、线下转线上等手段,违规变造后直送发卡银行;个别支付机构甚至在同业间大肆宣传能低成本实现跨行交易转接,以30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打包价格售卖交易通道。该种违规,需要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的配合。相关数据显示,银行违规商户约达10.61万户,占全部违规商户数的22.97%。
“有不少我们接触过的银行都是默认参与的,这样做既可以吸存,又可以增加手续费的收入。”一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称。 银联祭出备案评级制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第三方支付持牌企业达269家,直连银联网络的有80余家。上述数据还未计入数以万计的由二级、三级代理商组成的“野战军”。
不愿具名的沪上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称:“外包运作、发展代理商,是目前收单机构开展业务最普遍的模式。我们在当地往往不设机构,全凭代理商来扩展业务,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
违规风险随之剧增。据了解,今年3月,央行一口气暂停了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新增商户的业务资格后,很多代理商利用手上掌握的商户资源,在其他不同的支付机构间游走,以获得尽量低的手续费扣率。
银联的约束措施以补偿性为主,并没有行政处罚权。对此,银联祭出的是收单外包机构备案评级制和外包收单机构黑名单制。
银联相关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银联对收单外包商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依托于注册登记制度,对外包商的注册资本、从业人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门槛较高,导致实际注册登记的外包商很少,并不利于收单市场规范。
“为此,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收单外包管理办法的优化,以备案评级制度替代注册登记制度,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方式,为收单机构选择优质外包商提供便利,”上述人士称,“目前,银联业管委正就此项新规,向收单机构和支付产业链各方征询意见。”